县第四届主题法治教育活动总结表彰大会暨第五届活动启动仪式举行
没进去,你写什么东西呢?冯先生给我们讲过一个故事,就是郢书燕说。
但是,它有普遍性的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虽然具体内容不同,但是,人在自然界居于何种地位?自然界有没有内在价值?人在自然界采取何种生存方式?这些根本性的问题并不是工业社会才出现的,而是自古以来就存在的,至于人类创造或选择何种文化形态,则是不相同的。差异性是一个自然原则,这个自然原则在人类社会中是起作用的,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也不否认这一点(圣经故事:一块面包分给父亲还是陌生人),儒家只是说出了这个事实。
这虽然被当作最低限度的全球伦理而列入世界伦理宣言,但是它的深层意蕴却是以人为目的,而不是将人视为实现其他目的的工具。这种以人为目的的相互尊重、相互关怀的德性伦理,是当今社会非常需要的,其中包括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人民之间,要像兄弟姐妹一样,有一种建立在生命联系之上的温情和关怀。五、生态和谐是人类生存发展的保证 仁的实现,不仅表现在家庭、社会政治层面,而且表现在自然层面,即不仅表现在人与家庭的关系上,而且表现在人与自然界万物的关系上,其实际内容就是爱物、万物一体。天有不同层面,其中有超越性的一面,但不是绝对超越的实体,而是生命和价值的创造之源,即天道。这两种说法都是用所谓历史学或社会形态学的观点讲文化,将不同社会经济形态下的文化截然分开而认为互不相干。
将情感与理性完全对立起来,将情感说成是完全心理的、经验的、私人的、主观的,而将理性说成是完全抽象的、形式的、普遍绝对的,这种思维方式已经越来越受到批判,它对于建立人类价值并无积极的作用。我们承认情感是很复杂的。张先生的价值分析,主要集中在这个方面。
他对最先提出这一口号的尼采进行评论之后指出:重新估定一切价值,不是对几千年来价值观思想的简单否定,而是对于以往的价值观思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期达到一个比较正确的理解。掌握了这两层含义,就能深入理解中国哲学价值观的全部意义。张先生承认这是价值的一个重要含义甚至基本含义。在中国哲学中,生的价值的学说不仅有丰富的内容,而且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中国的天人合一论就与此有密切关系。
中国的价值理性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道德理性,即辨别善恶是非的能力[13]。他说:价值的更深一层的含义,不在于满足人们如何如何的需要,而在于具有内在的优异特性。
[6] 所谓优异特性,不同于通常所说的性质或属性,优异是一种评价,也就是价值,它不是外在的,而是事物自身所具有的,这就是内在价值。物质需要是人与动物共有的,精神需要则是人所特有的。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也有不同,这就是中国哲学承认情感的作用,而西方哲学否定情感的作用。这是价值研究中很少受到重视的一个问题,但又是一个十分重要、十分有意义的问题。
当代西方有些研究生态伦理的学者,提出自然界的生命也有内在价值(如罗尔斯顿),这就与中国哲学肯定生的价值的思想很接近了。那么,能不能运用西方的分析方法分析中国哲学呢?这是中西哲学碰撞之后所遇到的首要问题。张先生认为,生的价值即生命价值,同样不能以满足人的需要来界定,这也是一种内在价值,相对于非生物而言,生命的价值在于具有优异的特性[9]。中国哲学的道德理性是与道德情感联系在一起的,是以情感为其真实内容的,绝不是抽象理性。
二是指个人的人格尊严即自我价值。所谓实用理性,就是实用价值即功用价值。
与情感相联系的理性,我称之为情感理性,它标明中国哲学价值理性与西方哲学的区别。张先生提出一个重要看法,儒家肯定道德具有内在价值,所以宣扬‘杀身成仁、‘舍生取义。
他总结说,中国哲学价值观主要围绕义利、理欲与德力等问题展开,这些问题又可归结为两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个体与群体的关系以及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关系。中国哲学的价值理性,有认知的成分,但不等于认知。如果只停留在分析阶段,就很难理解中国哲学价值观的全貌。此文作于2009年4月21日,原稿题为《张岱年对中国哲学价值观的分析》。[10]《张岱年全集》第7卷,第258-259页。这里所说的自我价值,既包括人的特异的智能,又包括人的道德的自觉性[8],尤其以道德自觉为个人价值的最重要的标志,是中国哲学独特之处。
他的分析对我的研究很有启迪。但他认为,绝不能将价值仅仅限于满足人的需要这一种含义,价值应具有更深层的含义,于是提出内在价值的学说。
值得重视的是,张先生除了肯定人的价值,还提出生的价值,即生命价值。有人认为,中国哲学是实用理性,这是从功用价值上说的,实际上否定了人的内在价值。
张先生肯定这是价值的一项重要意义或基本意义,但同时又明确指出,这并不是价值的全部含义,更不是价值的深层含义。这种看法似乎很有理,但却是错误的。
他们认为,只有人才是主体,人的需要决定了价值,因此,价值是属人的。此外,价值还有更深一层的含义。[18]《张岱年全集》第7卷,第266页。[13]《张岱年全集》第7卷,第209页。
[10] 既然是根本问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人与自然界的生命之物的关系,就是维持生态和谐的关键性因素,而要维持这种和谐,又关系到整个自然界。这就意味着,对一切生命都要尊重。
不仅如此,中国哲学就其基本特征而言,更重视价值观的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一种价值哲学。三 由此出发,张先生层层分析,将人的价值的意义充分展示出来。
这就是说,墨家所说的仁爱,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利益。但是,中国古代哲学家的大多数又严格区分了真与用的不同,强调道德原则超越实用。
[4] 与此相应,满足精神需要的价值高于物质需要的价值。价值是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墨家的爱无差等则是建立在外在的利益之上的。儒家的仁爱,是目的本身,不是以仁爱为手段而实现别的目的。
四 张先生运用价值分析,说明中国哲学各学派的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的同时,又进行了中西比较,以说明二者之间的同异。[12] 但是,何谓内在性质?仍然很抽象。
儒、墨两家都讲仁义,都讲价值,但意义是否相同呢?过去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不过,西方的分析方法与西方哲学的观念是联系在一起的,在运用这种方法的时候,当然要十分慎重,要注意到中国哲学的特点。
明确肯定有内在价值,并说明内在价值是价值的更深一层的含义,这是张先生的一个重要贡献。现在我们研究中国哲学,既要克服其缺点,又要发扬其优点,这样才能深入中国哲学的内部,既分辨其细致之处,又掌握其整体特征。